仁励家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副总裁邱燕:35岁职场门槛:直视问题才能提前应对

发布时间:2022-03-07浏览次数:416


作者简介:邱燕(仁励家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副总裁,上外管院2021年至2022年企业导师。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数字化人事中台,帮助企业建设全场景人事主数据、人事主流程、人事主报表,推动中国数字化用工时代的未来发展。擅长企业管理多系统数据融合设计、产品数据架构设计与人事管理。并长期关注农业供应链领域的自动化发展,担任数家公司战略发展顾问。)


这两年,35岁职场问题开始从隐晦的背景突显到了公众眼前。大家忽然发现,35岁上有老下有小时所面临的职场困境并不仅仅存在于快节奏的互联网公司,同时也存在于其他公司甚至事业单位、政府公务员的各项招聘中。 既然如此,对于职场中的年轻人来说,干脆勇敢地直视职场中这个有些冷血且残酷的问题,并尽可能提前为自己做一些规划,无疑是比较理智的抉择。


  1. 从互联网行业蔓延开来的35岁困惑,原因为何?

早期互联网的狂飙,可以说是基于对线下商业链路及动作行为的复刻,只不过用了互联网的信息集成与传递的优势。以前社会中人是信息交互的节点,互联网中网络ip地址是交互的节点。信息差问题被加速、加快、加大,这带来了爆发式的增长。这个过程中,资本助力极端重要。


我们看到的商品信息(找货的)、物流信息(找通道的)、借贷信息(找钱的)、撮合信息(找广告的找业务的)、招聘信息(找人的)、游戏信息(玩儿的)、生活信息(找吃的、找逛的)等等就这样被从线下的人与人的传递与交互搬到了线上。


这个过程中解决信任问题就可以获得普遍的认可,如支付宝、大众点评的发展。直播卖货的本质在思路上其实依然是线下思路的复刻,即线下吆喝的线上化——本质没变化,但是信息通路放大了聚合效应。

我们可以把高铁看成输送人的高速通道,我们也可以把互联网看成是输送信息的高速通道。无论怎样的发展,无论在哪一个业务领域,信息的传递都是基于人在“跳来跳去”;人是有限的,节点之间的节点量是有限的,所以无论是串行还是并行处理,容量都是有限的。建设到一定程度,就到了饱和边界。


达到饱和边界前,快速的推进,就是占地盘。占地盘嘛,能力再强也需要强的源源不断的资金。饱和度之后,地盘(各种通路,包括信息通路)就逐渐占无可占,思路不变就只能继续复刻线下模式,进行模式搬迁,例如互联网进攻本地社区的模式。


无论怎样的复刻和搬迁,终有饱和、也终有边界:增量终有一天成为存量。存量世界,再增长,就要靠效率和复杂度更高的创新。效率(我们可以说生产力)又来自于:生产工具变革,生产关系重组。我们看到最近几年尤其是疫情以来,生产工具变革暂时不会有特别猛烈的突破,那么优化生产关系就成了必须面对的内容。


所谓裁员,所谓35岁门槛就在这个大背景中来了,并且蔓延的速度越来越快、波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是的,互联网大厂的攻城略地的确是到了饱和的边界:要知道,绝大多数程序员做的工作,不过就是翻译员,计算机编码首先是一种基于二进制的语言,转化时,考虑到要“攻城略地”的占地盘,翻译的速度要快,也能量化,所以基础程序员工资高一些是正常的。但“语言”的翻译工作到一定程度饱和后,“地盘”都占得差不多了,自然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基础程序员了。


可以说,35岁门槛这个问题,在互联网行业,并不是简单的年轻人更便宜的问题,而是行业在到达饱和边界后,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工作量大规模减少,生产关系一定会变也必须变革的问题——整个行业的工作机会在减少。


各个行业都在互联网化,所以互联网普及化越高的行业,35岁问题就会越明显。当然,35岁以上的人在职场中也的确是可塑性降低。


那么新的机会在哪里呢?


二、突破35岁问题需要积累的个人价值是什么?复杂吗?


并不复杂,但难度很大。


互联网搬迁即复刻线下模式到线上的尾声,“搬砖”或简单重复的工作量会明显降低,而且会越来越低,所以与之相关的工作岗位的减少就成了必然。——大多数从事简单工作的岗位,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被裁掉的风险。不考虑行情不好、疫情、政策变化等环境影响,这更可能是个纯粹的发展问题,我们甚至可以把它当成个“物理现象”。各个行业发展的必然。


这就像:高铁越建越完善,普遍覆盖完成之后,还需要那么多一线现场的施工团队吗?35岁问题,因此而来。当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时,对一线建设者的需要就会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对管理、运营人员的需要。对中小公司来说,随着业务稳定,需要的就是有中台能力、资源能力的人。


问题是,到了35岁门槛的人,是否在过往10多年的职业发展中积累了突破瓶颈所需要的工作经验、知识经验、人脉经验?甚至是突破所需要的勇气、毅力、与决心?


很多事情,对大龄工作者(尤其是互联网大厂的程序员),早一点面对就早一点儿提前矫正,只要我们诚实,我们就能直接看出问题所在,即:企业为什么要花几倍的工资请一个老员工,干的活儿还和刚出校门的学生差不多?


以上是劳动力作为商品,社会依据商品价值进行交换的本质所在。突破的路径,也并不复杂的,对个人来说,无外乎是如下:


——能够提供除本职工作外的团队价值。如:凝聚力、管理力、组织力、知识输出力


——在以上能力的基础上,对团队及组织有增值价值。如:整合资源创新商业模式(极难)、有前瞻力能够提前组织应对(极难)、有人脉能够放大贡献(例如找钱、找人、有PR能力)


以上谈到的内容,只要能满足任意一项,就不会被轻易裁员。那么,在工作的十几年里,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是否做好了积累?


三、什么样的人能够轻松跨过35岁职场门槛?

到了35岁,在互联网大厂及各个行业里,什么样的人会相对安全?根据我自身的观察与交流,认为主要如下:


 ——管理人员。尤其是是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人,有基本的财务知识、项目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注重拿结果。尤其是以下两个重要能力:

*“向上管理”能力强:把高层战略推进落地并能稳定做好汇报沟通与协调

*“向下管理”能力强:把战略拆解并落地,不断推动下层完成且沟通无大碍


 ——技术管理与架构岗。非一线搬砖翻译型程序员。架构往往与业务结构紧密结合,凡是与业务结构有关系的,都需要长期积累,对业务有深度理解的人才能胜任,一般是公司的好的“资产”。


 ——资源提供者。能给公司带来资源、带来业务的,一定是越来越香。资源包括:客户、产业链价值、政府关系、媒体关系等等。


 ——知识与方法论输出者。沉淀公司各种发展中的标准化、流程化。能出标准、出流程,能协助公司各项业务的复制,这些人也是公司的宝。


——有一定行业知名度、行业影响的人。


到了35岁,属于以上一类以上人员,就不会轻易被替换,有两项甚至以上者,那是“真牛”。公司一般不会主动裁员。一句话,对公司有帮助,能有效提高生产力、或者优化生产效率,或者有利于生产关系的人,都是相对安全能跨过35岁职场门槛的。


四、职场中年龄越来越大,没有以上积累怎么办?


在职场发展中,未必每个人都能做到有效规划及坚决的践行,真的面临职场中年龄危机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稳住工作,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现金流。没有现金流支持,心态一定会崩——这和企业发展现金流是血液一个道理。


作为工作了15年的人,讲一堆大道理,不如讲一些更为具体可操作性的干货。当我们道路越来越窄时,以下事情,越早开始做越好:


*及早开始给自己做职场规划,重点是提升自己并能进入能带业务项目的阶段。

*有意识有计划地,跟相熟的自己认为靠谱的人,保持跨界交流的习惯。了解别人家的行业发展与业务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并发现在思考深度、行业认知上都明显比自己有高度、有深度、有格局、有人脉的朋友,保持关系,随时准备追随。

*别浪费时间跟朋友们聚会吹牛。无效聚会能砍就砍,想办法面对孤独,在这个面对孤独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输出,同时还省钱。

*节省一切非必要开支,尤其要排除小资情调的干扰——注重攒钱,钱虽不是省出来的,但一定是积累出来的。想尽一切办法,聚焦第一个100万现金的积累。不要被各种忽悠和绚烂的东西吸引跑。老话勤俭持家,绝对没有错。这个过程中买银行中低风险的短期理财,要高度重视复利。少做风险过大的投资,除非自己极懂业务也极懂人性。

*有能力者可以逐渐开辟第二职业。

*买房,真的是未必一定要的。真放不开买房情结的,也牢记“房住不炒”。这个过程中,也量力而行,控制自己贷款的杠杆率。


说实话,在职场发展中,没有特别好的背景、资源、能力时,就要特别关注开源节流,尤其是要控制自己的物质欲望,摆脱各种消费主义的干扰。坚持到35岁,总会有收获。如果出自互联网大厂,那时生活一定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最怕的是:心比天高,看不上小积累。


当我们到了35岁,手里有一定的现金,在没工作时,被动收入还有800010000时(被动收入当然是越高越好),柴米油盐的基本开支就没什么大问题。即使发生极端情况,生活总是可以继续前行。


这个过程中,排除消费主义的诱惑是一个违背人性的、需要长期坚持的行为。但却是,真正有效的。


希望大家在35岁职场门槛来临时,无论在职场中的成就怎样,都逐渐想清楚了自己要什么,敢于获取、也敢于拒绝,找到自己真正的心之安宁并体会到工作的幸福。


往期链接:

《上海羿维教育运营总监王凤花:用“小确幸”缓解焦虑 享受工作和生活》

《风元投资合伙人张信:由“圈”看个人职业发展》

《阿里云全球培训中心组织发展类课程的首席讲师陈欢:对话之美:建构有效对话 借事修人》

《挪通(上海)数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踪家武:当前中国数字化医疗行业现状及未来浅析》

《杭州知恩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正龙:用思维模型助力职业发展,从培训走向组织发展》

《杭州优享咨询CEO刘治国:90后都30多岁了,老板的人才观还能停留在90年代吗?》

《上海贝哲人才首席顾问朱文华:职业经理人的“被需要”》

《上海汰胜管理咨询工作室CEO高竞:996007不是企业成功的根本解,战略才是》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量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泽亮:驾驭金融科技,助力职场弯道超车》

XTalent荀才咨询创始人黄成新:面试官关注的能力素质与评价方法》

《“魔镜数据”上海副总经理袁金:这样做,打开自己的市场》

《上海泰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家俊:我的管理咨询生涯之“六悟”》

《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联席总经理刘爱东:认识你自己  走好人生路》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